一、能源转化存储材料与系统方向
该方向聚焦于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致力于开发高效、低成本、长寿命的新能源技术和储能解决方案。学院在此方向布局了多个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研究覆盖了从能源产生、转化到存储的全链条。
1.氢能与电催化:高效氢能转化与新型储能材料团队,专注于低成本高效氢能电催化剂的开发。团队在电解水制氢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Nature Synthesis》,并与中国石油、新奥集团合作开发膜电极制备技术。该团队同时也在开发液流电池和钠/锌离子电池等新型二次电池电极材料。
2.先进储能电池:先进电池材料团队围绕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和动力电池聚合物隔膜/固体电解质/粘结剂的开发开展研究,其硅氧/硅碳负极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已在相关企业获得初步应用。同时,该团队也开发用于电力设备和风机叶片的超疏水涂层以及用于电池系统的防腐导热涂层。
3.光电储存:光电转化与储存团队则在铁电光伏和介电储能等前沿领域进行探索,其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重要期刊,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4.清洁能源转化:能源清洁转化与储能技术团队在生物质清洁热转化利用、CO2捕集及光催化还原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研究方向。
5.新能源关键技术:新能源及高端被动器件关键技术研发团队在新能源及高端被动器件等关键和共性技术,新能源相关特种设备的健康监测/检测分析仪器及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先进陶瓷与功能玻璃方向
该方向面向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需求,重点研发具有优异性能的特种陶瓷、功能玻璃及其智能器件,多个团队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产业化成果。
1.先进陶瓷材料:先进陶瓷及氢能关键材料与技术团队,在先进陶瓷材料的研发与产品化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团队拥有完善的研发及小型产线,承担的成果转化项目多达300余项,并拥有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项。
2.功能玻璃与智能器件:新型功能玻璃和智能器件团队,专注于量子点玻璃的光谱调制及其在高能效调光器件中的应用。团队还致力于电容式触摸屏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提升触摸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空天信息关键材料与生物功能材料方向
该方向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思路,瞄准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轻量化、功能化、智能化材料的创新研究。
1.空天信息关键材料: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团队是该领域的主力军。团队面向航空航天、汽车、低空等领域,开展轻质多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团队聚焦树脂基复合材料,打通了从结构设计、材料开发到成型工艺与回收再利用的全产业链条。团队成员的研究还涉及功能涂层及粘合剂的设计与合成,以及“药械合一”复合材料设计和生物大分子构效调控,为多领域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解决方案。该团队的车用长玻纤热塑复材结构成果已在长安某量产车型成功应用。
2.生物功能材料:生物功能材料团队,聚焦于纳微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再生医学材料。团队成功开发了用于快速体外诊断的微流控芯片一体机,以及用于癌症等疾病标记物高灵敏度快速检测的纳米荧光探针与生物传感器,授权发明专利100多项。团队的纳米微球增强胶乳试剂盒等科技成果已获得30余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和5项欧盟CE认证,并与中元汇吉等企业合作实现了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