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 教师简介 - 导师队伍 教育教学 - 本科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教学 学科科研 - 科研动态 - 重点学科 - 科研平台 - 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材料先锋 - 组织机构 - 规章制度 团学工作 - 学工动态 - 学风建设 - 学工队伍 - 资料下载 教工之家 - 工会动态 - 组织机构 - 规章制度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毕业生就业 合作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内合作 - 校友风采 领导信箱 学校主页

本科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教育教学 > 正文

材料与新能源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作者:雷祥发布时间:2024-09-14阅读数: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国际工程认证通过专业,培养能够适应环境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及生产发展需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突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工程基础、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设计与数据处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力学、材料物理性能B、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环境能源材料制备设备与车间设计等。

毕业去向:主要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对应的新材料、环境保护、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光催化、燃料电池)、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及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工艺技术(设计)、管理及研究开发工作;或攻读国内外硕士、博士学位;或作为企业法人(股东)创办公司。


功能材料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有两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1个省部级校企合作平台以及重庆市博士后工作站,培养满足我国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从事智能电子信息材料与大健康生物材料与器械行业的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其中,医疗器械与医电专业方向作为功能材料教改实验班实行自愿报名、全校选拔招生,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物理化学、材料有机化学、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纳米功能材料及应用、器件设计与制造新技术、电子材料与器件测试技术、半导体物理学、电介质材料及应用、信息功能材料、电子封装材料与工艺、生物医学材料制备及评价、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现代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免疫诊断试剂实用技术、材料质量管理等。

毕业去向:主要面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汽车工程、医疗器械与医电、生物材料及制品等领域的大中型企事业及研究院所,从事电子智能材料与器件、生物材料、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及管理等工作,同时可以继续攻读材料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复合材料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涉及材料学、化学、力学、机械和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材料科技发展需求,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高端结构材料和先进功能材料领域,从事复合材料技术与产品研发设计、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运行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化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聚合物化学与配方设计、聚合物物理与数字化加工、材料复合原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固体力学有限元仿真、材料设计与合成技术、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等。

毕业去向:主要面向与复合材料相关的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建筑、电机、电子、信息通讯、轻工、化工等有关企业和公司,担任设计研发、工程技术和企业管理人员,从事设计、研发、分析、生产、测试、评价、营销、管理等工作;同时可以继续攻读国内外硕士、博士学位,在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可以创办复合材料创业创新类公司。


材料物理

培养目标:材料物理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研究材料结构与性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培养适应先进材料的科研及制造需要,具有较好的专业适应能力和较强的科研后劲,能够在先进材料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岗位从事先进材料的研发、生产、结构与性能评价、应用等工作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数学物理方法、量子力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学、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先进材料制备、材料设计与计算、半导体物理、先进材料研究课、先进材料与器件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和材料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毕业后主要攻读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半导体物理等学科的研究生,也可以到材料、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从事先进材料的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培养目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一个适应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新能源行业发展需要,基础牢固、专业面向宽,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社科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适应二次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生产及科技发展需要,从事生产运行、产品和工艺设计、技术开发、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物理化学、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电化学原理、材料科学基础与工程、电化学原理及应用、材料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合成与制备、新能源器件理化性能、新能源器件与系统、锂离子电池基础与制造工艺、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制造工艺等。

毕业去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能源、材料、电子、光电子、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管理和贸易等工作,或继续升学深造。



储能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基础牢固、专业面向宽,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和能源储存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具有应用多学科强交叉知识体系解决能源储存工程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热能存储、氢能存储与氢燃料电池和电化学储能等领域的科研及生产发展需要,从事装备设计、研究开发、运行控制与系统集成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C、工程传热学B、流体动力传输原理及应用、氢能技术与应用、储能原理与技术、热能存储技术及应用、氢燃料电池原理及应用等。

毕业去向: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力,就业方向广泛,既可以在能源、电力等传统行业找到稳定工作,也可以在新能源、制造业等新兴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毕业生可选择攻读相关学科硕士、博士学位,从事前沿储能技术的研究工作,推动储能技术的进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